2017年10月22日,十九大新闻中心在北京举行“满足人民新期待-保障改善民生”记者会。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陈宝生作情况介绍。中国网 摄
中国网新闻10月27日讯(记者 戚易斌)在日前举行的十九大的一场记者会上,中国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,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正不断加强,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留学教育、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。而到2049年,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,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。
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,我国文化辐射力日益增强,“留学,到中国去!”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。
自2010年我国教育部发布《留学中国计划》,提出“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”之后,越来越多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。
据教育部今年3月提供的数据,2016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,同时生源结构也不断优化。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比2015年增加45138人,增幅达到了11.35%。
另外,生源国覆盖范围稳定。2016年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为205个,与2015年的202个相比基本持平。前10位生源国依次为韩国、美国、泰国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俄罗斯、印度尼西亚、哈萨克斯坦和日本。
尤为喜人的是,2016年来华留学生学历生比例明显增加,达到47.42%。研究生比例也从13.47%增加到19.22%,学生层次有较为明显提高,结构不断优化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开展文化、教育交流的重要性和愿望日益凸显。在政策引导下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留华学生数量增长明显。2016年,沿线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与上年度同比增长达13.6%,高于各国平均增速。
此外,随着生源结构不断优乐博体育化,除了传统的汉语外,体现中国特色的“汉语+专业”型课程大热,经贸汉语、汉外翻译、文学+经济学等专业方向深受欢迎。
教育部国际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从为了学习语言来到中国,到为了学习专业来到中国,学历生和研究生比例的增加,说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,逐渐为世界各国所广泛认可。”
2017年6月5日,海港区燕大西苑社区居民和来自哈萨克斯坦、俄罗斯、蒙古、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留学生共同展示书法作品。(曹建雄/东方IC)
截至目前,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,4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。我国还在140多个国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学院、1000多所中小学课堂,对汉语教学、中华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十九大召开期间,在描绘心目中2049年的中国教育时,中国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,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,各国将有意愿和中华文化实现交流融合;对于世界教育发展的规则,中国有更大的发言权。
近一百多年,欧美一直是全球留学生的向往之地。一是因为欧美在经济、社会发展领先于其他国家,二是欧美在技术创新等领域处在领跑者位置。近年来,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,如何在教育领域“让世界选择中国”呢?
首先,中国近年高速发展是基础。目前,中国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学科、配备有齐全的科研设备,当前的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前沿科技,中国不但从未“缺席”,还在世界舞台占有重要一席。
中国打破了以汉语为主要专业的格局,开始向外国留学生开设西医、工科乐博体育、管理等专业。一个学科格局更均衡、科研水准更高的中国,其吸引留学生的能力自然提升。
其次,中国不断找差距、补短板,解决了留学生的后顾忧虑。之前,“教育语言不够国际化”、“教师队伍太本土化”,“应届留学生在华就业门槛高”等问题,一度削弱了中国对留学生的吸引力。对于这些问题,中国近年想方设法予以改善。
最后,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,向全球提供丰富化的公共产品,让留学中国有着广阔用武之地。很多国家与中国在贸易、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,这要求必须培养能在多方位与中国打交道的人才。
在全球化视野下审视来华留学教育,我国还面临诸多挑战。与中国经济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相比,中国的国际学生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,尤其是结构上,都需要再向前跨一大步。要使来华留学教育健康、有序发展,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,不断优化留学环境,保障教育质量,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。